小儿语

《小儿语》和《续小儿语》是明代吕得胜、吕坤父子撰写的两部蒙学著作。据吕得胜在《小儿语序》中所言,由于不满当时民间流传的童谣浅薄粗俗、缺乏教益,他采用民间通俗的语言形式撰写了“新童谣”,也就是《小儿语》一书,他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培养道德的训诫写入其中,希望借此达到“欢呼戏笑之间,莫非理义身心之学”的教育目的。吕得胜完成《小儿语》之后,意犹未尽,希望吕坤能按照《小儿语》的思路继续扩充内容。于是,吕坤遵循《小儿语》的模式,写成了《续小儿语》,此外,他还改写了一些当时流行的童谣,编为《演小儿语》。

小儿语序

【原文

儿之有知而能言也,皆有歌谣以遂其乐,群相习,代相传,不知作者所自。如梁宋间“盘脚盘”“东屋点灯西屋明”之类①,学焉而与童子无补,余每笑之。夫蒙以养正②,有知识时,便是养正时也。是俚语者固无害,胡为乎习哉?


余不愧浅末,乃以立身要务,谐之音声,如其鄙俚,使童子乐闻而易晓焉,名曰《小儿语》。是欢呼戏笑之间,莫非理义身心之学。一儿习之,可为诸儿流布,童时习之,可为终身体认,庶几有小补云③。纵无补也,视所谓“盘脚盘”者,不犹愈乎?

嘉靖戊午秋沙随近溪渔隐吕得胜书④。

临桂陈宏谋案⑤:《沧浪之歌》⑥,孺子歌耳,孔子叹为自取,且呼小子听之,当是时,不复计其歌之出自孺子也。近溪先生思所以语小儿,而因自为《小儿语》,若规若刺,若讽若嘲,冲口而出,自然成音。小儿闻之,果小儿语也。嗟乎!儿固有不儿时,儿时熟之、复之,不儿时思之、味之,虽欲终视为小儿语,不可得已。或曰:言之毋乃不文?夫以小儿语语小儿,亦焉用文为哉?

【注释】

①梁宋间:指河南东南部,本书作者吕得胜、吕坤父子的家乡宁陵即在此区域。“盘脚盘”“东屋点灯西屋明”:当地的童谣,具体内容各地区流传有所不同,据吕坤在《演小儿语》中记载,前者的内容为:“盘脚盘,盘三年。降龙虎,系马猿。心如水,气如绵,不做神仙做圣贤。”后者的内容为:“东屋点灯西屋明,西屋无灯似有灯。灯前一寸光如罩,可恨灯台不自照。灯前不见灯后人,灯后看前真更真。慢道明尤远,提防背后眼。”这些童谣似乎经过了吕坤的加工,不过从中也可看出该童谣的大概规模。

②蒙以养正:语出《周易》“蒙”卦的《彖传》,后世用这句话强调要在人年幼时用正确的道德人生观教育,以便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。

③庶几:也许可以。

④嘉靖戊午: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,公元1558年。沙随:古地名,在河南宁陵县西北。近溪渔隐:吕得胜的号。

⑤临桂:今广西临桂县。陈宏谋:字汝咨,号榕门,临桂人,生于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卒于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清代学者,编纂有《五种遗规》《吕子节录》等书。

⑥沧浪之歌:《孟子·离娄上》记载:曾经有个小孩唱歌道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孔子听到后非常感慨,召他的弟子来听,并且说:水清就洗帽缨,水浊就洗脚,这都是由水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啊。

【翻译】

儿童有了一定的知识、能说话以后,都有相应的歌谣去满足他们说话的乐趣。这些歌谣,儿童们一块儿学习,代代相传,不知到底是谁创作的,比如河南东南部就流传有“盘脚盘”“东屋点灯西屋明”之类的歌谣,儿童都会,但是对儿童的成长却毫无益处,我常讥笑这些歌谣之无聊。古语说“蒙以养正”,儿童有了一定知识的时候,就应该用正确的道德人生观教育他们以养成良好的品格。那些通俗的歌谣固然没有害处,但是学习它们又有什么意义呢?

我不惭愧于自己的粗疏浅薄,把有关立身成人的重要道理写成歌谣,并采用民间流行的通俗语言,使儿童喜欢听而且听得懂,我把这些歌谣命名为《小儿语》。这样,即便在欢呼嬉笑的时候,也全都充斥着思想品德教育。一个儿童学习它,就可以传播给其他孩子;年幼时学习它,可以终身体会遵循。这样也许可以对儿童的教育有些帮助。纵然没有帮助,相比于那些“盘脚盘”之类的歌谣,我编的这些内容难道不是更好一些吗?

嘉靖三十七年秋,沙随近溪渔隐吕得胜书。

临桂陈宏谋案:《沧浪之歌》,小孩子唱的歌曲罢了,孔子听到后感叹人生的路向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,而且还召唤自己的弟子来听,在那个时候,谁也不再考虑那首歌是出自小孩之口。近溪先生思索要用什么来教给儿童,因此自己创作了《小儿语》,既像规劝,又像告诫,既像讽刺,又像调笑,脱口而出,自然成音。儿童听到,确实就是儿童的话。唉!儿童总有不再是儿童的时候,儿童时记熟它们、反复地念诵它们,等到不再是儿童的时候思考它们、体会它们,到那时,即使想要把那些歌谣看作是儿童的话,也是不可能的了。有人说:这些歌谣是不是不够典雅呢?既然用儿童的话去说给儿童听,又要那么典雅干什么呢?
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底本 吴省兰《艺海珠尘》版《小儿语》和《续小儿语》 吴洋 译注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